前言

浪跡美國近三十年的此時,往往沈思於幽靜的夜晚:努力的融入美國社會文化,為何心仍悲悲慼慼,永遠揮不走的思鄉情,趕不去的寂寞心?許多定居美國的台灣人皆有「言語會通,心袂通」之痛。長時間在兩種截然不同文化間衝擊震盪,久而久之也發展出台美人的獨特文化。其中,「戀戀台灣情」還是屹立不移。在繁忙的工作之餘,犧牲假日、週末,貢獻勞力、精神、金錢,無怨無悔,數十年如一日,為的是保存「台美人」文化及價值觀。有人將之命名為「台美族」。也有人悲觀的感嘆:台美族已是「瀕臨絕種的族群」。

  基於「振興台美族及保留台美人的文化和價值觀」信念,加上許多讀者的鼓勵和催促,我就厚著臉皮將數年來刊登於「休士頓台灣鄉訊」月刊的文章選擇性的收集成冊。這些文章可分為兩大類:生活感性篇和醫藥保健篇。我儘量以詼諧易懂的筆調來表達我要說的事情。總希望在讀者緊張、鬱卒、苦悶的生活中注入少許輕鬆調劑,增添生活的動力。尤其在醫藥保健篇中,儘量以幽默來減輕讀者對病痛的「愁雲慘霧」的心情負擔。我絕非對生命疾苦,生死一線的嘻笑、不敬。現代醫學鼓勵以「大笑,正面思考」來應付,面對疾病,那將是一帖十分有效的藥劑。

  時常思考「生命的意義何在?」然而年紀越大,腦筋就越「秀逗」,縱然急白了滿頭黑髮,抓掉了三千煩惱絲仍「百思不解」。唯一能馬馬虎虎給自己一個交代就是留下一些「心靈遺產」。因此,希望這本書的出版能在台美族群,及國內的鄉親朋友們心中留下些微的共鳴,共同扶持「台美族」價值,連綿相傳,代代不斷。

  蒼茫世間路,縱然「風淘浪沙」;當年華已逝,回首向來處,事事物物皆化成數不盡的思緒,絲絲扣扣典藏於記憶的最深處,直到永遠、永遠……
----鄭金蘭 於Houston

Tuesday, September 14, 2010

第六章 台灣人兮血統探討/鄭昭任教授演講(鄭金蘭整理)

  二○○一年九月二十二日暝,於台灣人活動中心的會議室,擠滿了前來聆聽由台灣人教授學會主辦的「台灣人血統探討」演講。由鄭昭任教授精深專研的解說台灣人的「根」。
  在美國這塊大熔爐的大地上,凡是出生於這塊大地上,皆不約而同的認同這塊土地,驕傲的稱自己為美國人。例如父母為台灣來的移民,他們認同美國為祖國,同時亦確認他們的「根」源來自台灣。又如中國來的移民,生於美國的第二代,他們認同美國為其祖國,也同時確認他們的「根」源來自中國。然而不幸的是,在台灣出生的中國人卻始終不認同台灣這塊土地,緊抓著中國牌不放。這種根深蒂固的錯誤認同感,恐怕是源自於中國對台灣的根源教育迷失所造成的。因而在此,我必須由這「血統根源」的探究來警惕、喚醒每個人的意識和錯誤的觀念。
  所謂的漢族(Han Chinese)是有他們悠遠的歷史存在(大約3600年,並非中國人所說的5千年文化),但是台灣人必須了解,台灣人祖先的輝煌顯耀的歷史,即在6000年前左右就已顯出對人類的不可磨滅的貢獻。最近的科學證據由語言學、考古學、遺傳學的各方面研究,極明顯的指出,台灣人祖先,刻苦不畏艱難的意志,創造出全世界最被廣泛使用的南島語系(Austronesian),它包括了印度洋及南太平洋附近的各大小島嶼。(參考:科學雜誌,291卷,3月2日,2001年,1735~1737頁)這些科學的證據和理論,似乎大大的推翻了過去台灣人被漢族中國人所施予的錯誤的觀念和對根源認同的混淆思想。此時此刻應該是台灣人該覺醒的時候了!更由最近的科學證據顯示出:每一正常的人都含有3.2億個核酸基配對,這些核醣核酸基所含的訊息即是基因密碼,控制遺傳演化的骨架,不管個人的種族源自何處,其所含的3萬多個基因,有99.9%皆相同;這強而有力的證明,這地球上的人類皆來自相同的祖先,這人類共同的祖先於6萬多年前源自於非洲大陸,其後代繁衍、遷移,慢慢的散居於世界各地。因而,所謂的中國漢族並非如他們自己所稱的世界最優秀的民族。
  我們可從三個大方向來探討台灣人的根源:1.地質變動和考古學的探討。2.語言學上的探討。3.基因學的研究和探討。

1.地質變動考古學探討:
  在6萬多年前,地球的「冰河紀」(Ice Age)末期,海洋的水平線高,人類可徒步穿越各陸地,人類的祖先由非洲大陸的某地區開始徒步於冰原大地向東遷移,當時的海洋皆為冰洋一片連接著歐亞大陸。至於遷至台灣的路線有兩種可能性:一是源自於亞洲中部,沿著「絲路」;至黃河,再往東南方向遷移,終至台灣。另一路線則是沿著歐亞大陸的海岸線,向南遷移至印度、東南亞、泰國等,接而分成兩大支線,一支線向北移至台灣,(可能更北至關島、日本);另一支線往南移至南中國印度半島,再往東至南太平洋沿途各島嶼。由於人類學、語言學、考古學、地質學的各方研究,舉出的證據都支持台灣人祖先經由歐亞大陸的海岸線往南遷移而來。台灣人被歸類至南島嶼人種,因為台灣的原住民的南島語系,和文物的遺跡充分的證明了這條遷移的路線。人類進化史中尋找食物來源和大自然搏鬥以求生存是必然的原動力,捕魚似乎比狩獵來得簡單些,因而沿著海岸線遷移應是人類生存較有利的演變。就如近代人類(Homo sapiens)的一種"Java Man"(於印尼出土的人類祖先)早在1.8百萬年前就已到達東南亞區,反觀在北中國出土的北京原人(Peking Man)則晚了六十多萬年才到達北中國大陸。(大約在不到1.2百萬年前才到達北京地區。)約於一萬年左右,地球的冰河期結束,海洋融化,水平線降低,台灣海峽的險峻,阻止先民再往回遷移,而被海洋孤立的人群,形成了一特殊的文化、語言、血統,進而在6千年前,往東遷移,成了南太平洋大小島嶼的先民。至於由中國移民至台灣,那真是相當近代的事了,其中有於1624年的荷蘭佔據期,1662年的鄭成功時代,1683年的滿清時代,1895年的日本時代。這些近代的移民潮,無法克服台灣惡劣的生存環境,大多數的「漢族」死於熱帶島嶼的瘴癘之氣,只有少數與當地原住民混血之後裔生存下來。

2.語言學上的探討
  6000年前由台灣發展出的南島語系(Austronesian)和文化涵蓋了2萬6千公里,此廣闊並大於地球半圓周的區域,源自西邊的非洲Madagascar區至東邊的太平洋島嶼區。這特殊,史無前例的海洋歷險拓荒偉大壯舉(比哥倫布橫跨大西洋的冒險航行早了數千年),為近代科學家驚嘆為「台灣賦予這世界最珍貴的禮物」。
  語言學家們的證據顯示,台灣原住民的語言在1200多種南島語系內是最原音的語言,10種原音發源於台灣,其中九種又衍生出27種支語系,剩餘的一種原音竟然衍生發展出1174種南島語系。基於此學說,台灣為南島文化發源地,應該是無可否認的。然而,近代美麗的「福爾摩沙」島上南島語音消失,取代的是漢族語系,那則歸咎於「強權支配論」(Elite dominance),就是少數強權者控制多數的弱勢原住民,社會制度因而被支配者扭曲,甚至改變原來的語言以順從少數的外來統治者。例如,明末清初,滿人入侵中國達到南中國福建省區,滿清的軍隊可能留下他們的語言,影響當地的原音,特別在福建山區,而軍隊畢竟為少數,在無法適應當地環境,死於各種疾病,存活的比率低,無法對遺傳基因上產生極大的影響,但卻改變了當地的語言,這就是現在台灣人所用的河洛語(Holo)及客家語(Hakka)。那麼「福爾摩沙」的南島語至少經歷了三個「強權支配」的命運,首先是鄭成功的佔據,逼使原住民使用入侵者的語言,而後日本人的二度支使,轉移至說日本語;至蔣介石的中國政權強制轉向北京話,一連串的振盪和扭曲,使得台灣人已經失去了尋「根」的正確方向。

3.基因學上的探討:
  遺傳學者們採取各人種的Y染色體DNA,然後以數種Y染色體DNA的標示劑來探測密碼排列次序和種類,繼而將相類似的Y-DNA歸成一類(稱為haplogroup, hp)目前可將人的Y染色體歸成17類,H1~H17,由各人種所含的不同haplogroup的比率數值,則可追溯其根源。Haplogroup H2及H5存在於東亞人種(如蒙古、韓國、日本及漢族中國);但台灣的原住民並未含此類基因,此點可顯出強烈的證明台灣的先民並非由亞洲中部經黃河遷移而來。此外,在粒腺體的DNA研究數據顯示台灣的原住民有一段9個核醣核酸配對缺失(deletion),這是南島人種的一個主要特徵。此亦驗證了台灣是南島人種和語系的一大據點。又有近幾年來在台灣對當地的河洛人和客家人做了一些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 人類白血球上抗原的基因縮寫)基因的研究;發現很微妙的是HLA基因的特徵都很相似,且與台灣的原住民、Pazah族,很相近;這些結果強烈的支持所謂台灣的河洛、客家人和原住民其實皆有相同的基因來源,這些血統與越南人、泰國人也是非常相近,雖然有各自不同的語言。當然,這組實驗數據尚是初步階段,還有些混淆疑點存在,但其已足以加強台灣人根源的基礎理論:台灣樸實堅忍的先民並非由中國漢族繁衍而來。
  各位親愛的朋友同鄉讀者們:當您們念完這篇文章後,您會不會自心底發出驚嘆「我真以台灣的先民為傲,也以做為一個台灣人為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